(圖片來源:Youtube)
細菌學之父 Robert Koch(全名 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他是德國的醫師兼為生物學家,最主要的成就為發現炭疽桿菌、結核桿菌以及霍亂弧菌,對於現代醫學的發展功不可沒。Robert Koch 於 1905 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視為細菌學之父。
Robert Koch出生在德國小城克勞斯塔爾,19歲進入哥廷根大學學習科學,1866年1月,柯霍以極為優秀的成績從醫學院畢業。1870年Robert Koch自願從軍參加普法戰爭,在沃爾斯頓小鎮擔任區域醫療官。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當時,炭疽病(Anthrax)在他所駐紮地區的農場家畜中廣為流行,他仔細地研究這個疾病,從炭疽病死的動物體內分離出炭疽桿菌,並將其注射近實驗鼠體內,後來這些實驗鼠都因為炭疽病而死亡,進而證明炭疽桿菌就是導致感染死亡的原因。這項實驗也開始了大家對於微生物的更加認識,也證實微生物在傳染病中的角色。
1880年,Robert Koch被任命為德國皇家衛生署(Kaiserliches Gesundheitsamt)的一員,開始在柏林工作,專門研究傳染性疾病的病因和管控方法,隔年開始提倡並宣導外科手術工具應該以高熱消毒的措施。並在 1882年,利用染色和純化技術、細菌培養介質與培養皿這些技術,找出結核病的病原體 結核桿菌。也因為找出結核病的病原體,獲得了 1905 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示意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883年,他在埃及亞歷山卓參與一個法國研究小組研究霍亂,終於將造成此種疾病的弧菌分離出來,雖然他日後並未進行實驗證實。但霍亂弧菌其實在1854年已被義大利解剖學家菲利浦·帕西尼分離出來,但由於沼氣致病理論在當時學界較具優勢,他的努力並未獲得世人肯定,而他對外發表時對此並不知情,直到1965年才正式重新病名該細菌為「1854年帕西尼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 Pacini 1854)。
(顯微鏡下的霍亂弧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Robert Koch 醫學界的貢獻,除了微生物與病菌的分離外,最重要的就是柯霍氏法則,這法則分為四步驟,首先在病株罹病部位發現可能的病原體後,分離到培養基中培養並記錄,培養出病原體後,將其接種至與病株相同品種的健康植株上,使其產生與病株同樣的病癥,最後從接種後的病株上以相同方式分離出病原,確認是否與原病株分離之病原相同。
柯霍氏法則雖然有部分理論缺陷,但在後來幫助許多疾病研究確認病原體,像是白喉、傷寒、肺炎、淋病、腦炎、痲瘋病、腺鼠疫、破傷風 等疾病的病原體,就是由他學生利用這樣的法則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