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界至高榮耀,超過3百萬人口碑推薦,普立茲新聞攝影獎首度登台。1942至2012年得獎作品完整呈現,撼動世界的歷史現場,蘊藏無數則感人肺腑的故事,台北華山2013年1月18日盛大開展。
新聞攝影有別於其他領域的攝影,它充滿著張力、震撼、真實與不確定性!
一張張照片中,可以看盡百態人生…有人為了生命而奮鬥著、有人迫於無奈而承受著苦難、有因為不可抗拒的天災帶來的重創、還有複雜的戰亂,這些事件得以被完整呈現,都是因為有這些新聞攝影記者,扛著相機穿梭在驚險重重的現場,現在透過「瞬間的永恆-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彷彿置身其中…讓我們跟著影像一起感受每一個真實的故事吧~
1917年首度頒發的普立茲獎,乃是19世紀報紙發行人約瑟夫‧普立茲在遺囑中捐贈哥倫比亞大學200萬美元,用於成立新聞學院,並鼓勵公共服務、公共道德、美國文學和教育提升的獎項。至今,普立茲委員會每年頒發21個獎項,其中包括14個新聞獎,參選作品超過2000組。普立茲新聞攝影獎於1942年首度頒發,參選作品可以是一張或多張、乃至於成套之系列照片。
「瞬間的永恆-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集結了1942年設立新聞攝影獎以來至2012年間,完整70年的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得獎作品。自2000年紐約首展以來,已在全球各地巡迴展出超過10年,累計超過300萬人參觀。此次首度來台,民眾在本展中不僅可看到每張作品背後的故事,還有每位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得主令人驚嘆的視野,及其所組成獨一無二的攝影歷史。
本展由新聞博物館(Newseum)及紐約「商業娛樂公司」(Business of EntertainmentInc.)策展人西瑪‧魯賓(Cyma Rubin)共同策畫。新聞博物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為一互動式新聞博物館。
「只拍升起來的那面旗」
1945年2月23日,美聯社記者喬.羅森索冒著日軍猛烈砲火登上硫磺島,他正在拍攝二次大戰最慘烈的戰役之一。終於,美軍攻下了島上南端的折鉢山,狂喜的美軍們準備升起一面美國國旗。羅森索安排攝影角度,突然間「從我眼角我看到陸戰隊們正要把旗升起來,我把相機轉過去,拍下這個畫面」。
之後硫磺島之役又打了31天,6821名美軍在此陣亡,包括照片中豎立旗幟的3名陸戰隊。但羅森索的照片永遠流傳,從海報到郵票,乃至豎立在阿靈頓國家公墓附近的美國陸戰隊戰爭紀念碑上的一座雕像。
「他的制服,背號3……就是這個畫面」
「我突然看到這個景象」
《華盛頓每日新聞報》攝影記者威廉‧畢爾奉命外出拍攝首都華人工商總會的大遊行。人行道上群眾排排站立,華人舞者和紙龍在街上流轉,鞭炮到處劈哩啪啦。畢爾眼角掃到一個很小的男童跨過人行道上了街。男童前面是一頭舞耍的中國獅子,而男童與舞獅之間立著一位年輕高大的員警。警察攔住小男孩,提醒他遠離熱鬧的遊行隊伍。畢爾說:「我突然看到這個景象,轉過身就按下快門。」
畢爾只拍一張,永遠凍結了童稚純真的一刻。
「魯比趨前兩步,開槍射擊」
「相機觀景窗出現一團火球」
2001年9月11日,藝術家兼自由投稿攝影記者史蒂夫.魯德倫在紐約布魯克林河濱區漫步,突然看到河對岸的世界貿易中心的北塔冒出滾滾黑煙。魯德倫拔腿狂奔回家拿相機,並請一個朋友開車載他到曼哈頓大橋,找到一個視野良好,可以捕捉世貿中心畫面的位置。他調整相機,渾然未覺聯合航空175號航班直接衝向南塔。他沒有看到飛機撞上大樓,但是相機觀景窗所看到的畫面出現一團火球。他心裡這麼想「是炸彈!」同時按下快門。
當天的恐怖攻擊奪走許多條人命,如今魯德倫回憶這起事件,仍難掩激動情緒。他說:「藝術家都會有一次做出好作品的機會,而這次就是我的機會。」
「美麗與恐怖令你屈膝臣服」
2010年1月12日,海地遭強震重創後,3名《華盛頓郵報》攝影記者飛抵這個島國,紀錄災後數日及數月之後,倖存者的悲傷與絕望。
卡洛.顧琪已採訪海地新聞數年,較任何攝影記者都還要久,這次採訪為她贏得第4座普立茲獎。她捕捉到極度悲痛的瞬間,包括一名救難人員爬過一名死在書桌上的學校女童屍體。顧琪為海地人的適應能力所震懾。「美麗與恐怖令你屈膝臣服」她說:「他們居住在疾病盛行的帳篷堆中,但他們臨時避難所的上空卻飄浮著粉紅色氣球。」
「我必須記錄這個小女孩的行動」
▇ 展覽時間:2013/01/18-2013/04/17 10:00 - 18:00 除夕休館
▇ 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中四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 主辦單位:NEWSEUM、BUSINESS of ENTERTAINMENT Inc、華山1914文創園區、高雄市立美術館、中國時報、時藝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