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最燒腦的片子是啥?當然是《星際效應(Interstellar)》!視聽震撼爽歸爽,但很多人抱怨看不懂啊!其實客觀來說,《星際效應》遠沒有諾蘭以往的電影來的燒腦,既沒有《記憶碎片》那樣支離的敘事結構,也無《黑暗騎士》那樣纏繞的多線敘事,觀眾看不懂,也不是因為不愛動腦筋,而是知識儲備不夠,對片中的基本物理概念缺少瞭解。作為一部硬科幻,《星際效應》請來專業科學顧問,對片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做了精心推敲,儘力讓所有細節有據可依,這可苦了物理沒學好的影迷們。這篇文章將片中涉及的科學術語和現象做了簡單科普,只要十分鐘,助你毫無障礙理解《星際效應》!
蟲洞
這一名詞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是對「愛因斯坦-羅森橋」的一種通俗稱呼,它指的是物理學中假想的一種天體,能從更高的維度連接兩個遙遠的空間點,因此可以使人類突破光速的臨界,進行超遠距離的宇宙航行,片中一名科學家用紙筆對此作了一番形象的演示。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歸功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理論,蟲洞被廣泛用於幻想作品中的星際旅行,而索恩也正是《星際效應》的科學顧問。影片中的蟲洞以球形示人,正展示了這一超空間結構的獨特性質:來自更高維度的物體在三維空間的投射。
翹曲飛行
通過在高緯度摺疊空間而航行的方式,被稱為翹曲飛行,儘管在影片中並沒有出現這一名詞,但在原理上一脈相承。在動輒光年量級的宇宙中,使用翹曲飛行,既不破壞因果律,又實現了超光速。在科技更發達的《星際迷航》等電影中,人類已經可以用飛船自帶的引擎進行翹曲飛行,而《星際效應》中,宇航員不得不藉助更高級生命為他們「量身定做」的蟲洞來達到這一目的。
休眠
宇宙航行路程遙遠,耗時綿綿,宇航員大部分時間都在休眠倉中酣睡,必要時再蘇醒執行任務,在《異形》、《深空失憶》等許多科幻片都有類似的設備。生物學上的休眠理論,指的是將人體急速冷凍到攝氏零下196度,讓細胞停止活動,相當於進入某種形式的「永生」。但目前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完整快速地將人體冷凍到合適的溫度,尤其在0~-60℃這個溫度區域內,細胞很容易就會被冰晶所損傷。因此迄今為止人體冷凍術仍是一項科學設想。不過既然《星際效應》的故事發生在近未來,不排除那時的人類已經掌握了將冰凍人復活的技術。
黑洞
黑洞是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形成的。黑洞產生的引力場極為強勁,以至於任何物質和輻射在距離黑洞的一個臨界點內,便再無力逃脫。靠近黑洞的地方,由於巨大的引力作用,連速度最快的光也發生了彎曲,因此從遠處觀察,黑洞的外觀呈現一個環形的發光物質,也就是影片中數次呈現的那個碩大到令人恐懼的光亮大圓環,這個銀幕影像也是有史以來最精準的黑洞模型。物體進入黑洞之後會被巨大的引力撕成碎片,所以片中派一個機器人下到黑洞送回量子數據的設定,完全是劇情所需的虛構。
墨菲定律
片中男主角的女兒名為墨菲,而她總在抱怨自己的名字與不吉利的墨菲定律的聯繫。墨菲定律由上世紀中葉一名美國空軍工程師愛德華·墨菲提出,包含四條原則,1、任何事都沒有錶面看起來那麼簡單;2、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3、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4、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星際效應》的情節中多次體現了墨菲定律的正確性,但除了把事情搞砸,它也把任務引向好的方面,最後主角也在墨菲定律的作用下輓救了全人類的生途。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墨菲定律是一種對概率的詮釋,本身並不指代吉凶禍福。
五維空間
我們身處的世界由上下、前後、左右三個線性方向組成,是三維空間。如果加入對時間的考量,就可以想象更高緯度。一個四維空間包含三維空間的所有時間點,在那裡不同的時間點就像山峰洞穴一樣實質存在,可以供人穿行其間。每個人的不同選擇都會令世界產生變化,這無數多的可能性合在一起構成了五維空間。《星際效應》高潮部分,主角墜入一個高級智慧生命為他打造的仿五維空間中,他可以通過這個空間與女兒達成溝通,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另一條時間線。本質上這也是一種時間旅行的樣式:從現在向過去傳遞信息,以此改變當下。
拉撒路
拉撒路是《聖經·約翰福音》記載的故事,有個叫拉撒路的人病危,來不及等到耶穌的救治就死了,但耶穌卻一口斷定他將復活。果然第四天后,拉撒路就從山洞里走出來,證明瞭耶穌的神跡。影片中宇航局會議室的牆上就掛著拉撒路字樣,暗示老教授對地球人必死的命運早已心知肚明,所以A計劃必然行不通。之後男主角看過女兒的錄像後也領悟到了這一宿命,說出拉撒路一詞。然而救世主——來自高維空間的未來人類施展了神跡,通過主角之手改變過去,令全人類「死而復生」,與聖經故事的對應堪稱絲絲入扣。此外,在希伯來語中,拉撒路也有新苗的意思,可以指代影片中將人類受精卵送往殖民地繼續繁衍的計劃。
時間扭曲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相對論,該理論認為一個移動中的物體應該比一個靜止物體的時間過得慢,這一現象稱為時間扭曲。影片中主角一行在蟲洞另一邊發現一顆距離黑洞很近的行星,該地出現了強烈的時間扭曲,地表一小時等於地球上的七年,由於登陸後發生了意外,他們在行星上耽誤了數小時,竟使母船上的隊友苦等了23年。而在主角從黑洞生還後,儘管已是124歲高齡,他的生理年紀仍維持在40多歲,而女兒卻已是年近百歲的垂暮老人。
迪倫?托馬斯
布蘭德教授多次吟誦的詩句「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出自威爾士超現實主義詩人迪倫?托馬斯之手。他的作品痴迷於生死,充斥著陽剛澎湃、神秘深邃和狂放不羈的意象,其錚然風骨與《星際穿越》中的人類為了命運奮然一搏、遠徵未知之境的勇氣,具有驚人的吻合。每次詩句念出,都是情節處在關鍵拐點、艱險挑戰接踵而至的前夕,象徵著人類對命運的咆哮,在生死存亡關頭的掙扎,以及存續文明之尊嚴的抗爭。
(來源:網易娛樂 文/方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