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溫度日記 Hearty Journa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766

麻省理工才女郭晏均為什麼要自殺?弱肉強食價值觀教育下的人生悲劇

$
0
0
Heng 'Nikita' Guo

郭晏均,女,生於1984年,甘肅省蘭州市人,但在深圳市長大。美國電子工程專業,獲工學院學者稱號,工學院兩名最佳畢業生之一。深圳外國語中學2001年畢業,德州農工大學畢業後在華爾街工作五年,2012年起在麻省理工商學院讀MBA。2012年10月30日在寓所自縊身亡。

郭晏均,這個優秀的中國留學生度過了她能做到的“完美”的一生。在她的有生之年,她是中國學生們的偶像,也是中國家長們羨慕的對象。她完成了父母和老師為她設計的人生背景,在她走進世界級的精英群體時,她倍感壓力,覺得自己“除了中文之外別無優勢”;當她想要完成自己設計的人生時,她發現自己很難做自己。最後,她用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28的郭晏均短暫的一生幾乎是“求學”一生。所以,她的死與她所受的教育有著必然的聯繫。

28歲的郭晏均出生在中國蘭州在深圳長大,2001年移民美國,2006年獲得德州農工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學位。畢業後搬到紐約市,在曾在華爾街的投資銀行、私募基金及對沖基金工作過,後進入知名的MIT(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就讀。

這些經歷到底帶給郭晏均什麼樣的體驗?她在這些體驗中獲得了多少快樂?媒體沒有寫,但這些光圈和名相,就讓已經出國和即將出國的中國留學生羨慕了。為什麼不追問一下?為什麼不去思考和了解更多?被動的接受已有的信息,會對我們造成哪些影響?由於我們不習慣於思考,不去關心光圈和名相下的人本身。由於人們習慣了關注外在的東西,關注華而不實的東西。所以,即使很多信息已經提供給我們,但我們不去思考和推理,難以得到更多的真相。

 

個性外向自我要求高

 

據MIT中國學生表示,郭晏均很活潑外向。根據她在社交網路上的資料顯示,在大學期間,她參與了德州農工“未來國際領袖協會”、校長亞洲顧問理事會和該校的軍樂隊。她在中文部落格中描述了參加德州農工的軍樂隊的情況,“從半個俯臥撑都做不了到一年之後2分鐘能做88個俯臥撑,從最多能在校運會跑一千五百米然後會累得虛脫半天,到13分鐘能跑兩英里。”雖然如此,她後來還是因為亞洲人先天體格的弱勢不得以退出了軍樂隊。“......自豪地跟別人說,我當年各個考核指標都是女生里最強的,我自以為是地跟別人抱怨軍校(樂隊)的惡劣環境,人的智商低,軍校(樂隊)訓練的浪費時間和我更希望在校園推廣多元文化和國際影響等等藉口。”“然而,這些都是我自己給自己編造的安慰自己的真實的謊言。我其實是個逃兵,我撐不下去了. .....”

當郭晏均拼命去“證明自己”的時候,她自我挑戰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做女生里最強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斷出現新的目標,更高的目標,難道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做追趕別人的事情嗎?以有涯隨無涯,殆矣。郭晏均的死證明了莊子揭示的真相。也證明了她內在缺乏自我價值感。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需要從外在尋找“證據”來證明自己的價值。這使郭晏均覺得很累,當她進入MIT這種世界級的精英群體之後,她呆的時間越長內在的壓力越大,自我價值感不斷降低的她最終採取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也就不足為奇了。

 

就讀MIT憂心無法與世界精英競爭

 

雖然在許多人眼中表現優秀,但郭晏均在進入MIT後,發現自己只是一般。她在部落格中寫道:“在麻省理工商學院,跟世界的高級人才比,我唯一的優勢就是一口流利的中文。我的同學們不光工作認真勤奮,而且高效和周全。不光學業和工作的專業程度讓我無法勝出,而且我發現他們很會說話和做人。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知道不動聲色地達到他們的目的。”

“...更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同學回家以後關起門來幹的事情。因為練功上個學期有的時候我也可以睡得很晚了,沾沾自喜的同時才發現我的許多同學凌晨三四點鐘照樣給我發電郵。我在跟他們了解更多以後,才發現許多人都是校際甚至國家級別的運動健將或者藝術家。這些國際上真正的精英們在各個領域上抗衡,其領域遠遠高於工作和學業之外。....”

“我終於發現,想要改變世界有多麼地困難,就連想要保護我的家人和朋友都有多麼地困難。自古以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我是否能夠跟這些人競爭?當年的我連美國農民都領導不了,今年我要領導麻省理工的同學一起做一個大型能源展覽,我是否能夠做成一件在國際上這麼微不足道的事?”

 

郭晏均的感受擺出了一個事實:中國人眼中的精英,一旦進入世界範圍的精英群體MIT之後,卻發現自己處處不如人,就算再努力也比不上別人。

 

我的觀點我認為導致郭晏均比不過其他精英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錯解生命的價值。

郭晏均的成長是被規劃的,目的是為了在社會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大學僅有四年,畢業的時候,你會準備好迎接未來事業上的挑戰嗎?進了大學就好比從零開始,有些人四年之內打造出一份傲人的簡歷,找到滿意的工作或者在學科研究上小有成就。而對於有些人來說,畢業等於失業,四年以後才感覺到茫然無措。”一件事情如果從根本上錯了,那麼過程再完美結局也不會令人滿意。郭晏均所接受的教育關注的是如何通過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來過上更好的生活。給她人生規劃的人沒有告訴郭晏均:獲得更好的生活是為了什麼?換句話說,人究竟為什麼活著?只是為了生存嗎?停留在物質層面讓自己生存得更好,郭晏均已經勝過了無數的人,但是她的精神層面卻不快樂。儘管她裝得“很開心”,但她的內心卻總在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人類社會裡面的真知,我今年才勉強找到門。從這一刻開始,做到世界級,每一步都將非常艱難。”一個靠贏得別人、取悅於父母導師來證明自己價值的人,永遠也比不上一個靠超越自己、取悅自己來實踐自己價值的人更加快樂。從後者的角度,郭晏均應該快樂且幸福才對。而從前者的角度,郭晏均只有死路一條。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儘早的、徹底的獨立,成為他自己——成為“我”。一個成為自己的人,不會因為別人強過自己而感受到壓力:如果別人的強不是自己想要的,她會祝福別人;如果別人的強也是自己所希望的,她會儘自己的努力去超越自己而不是為了追趕別人。當他做到超越自己,他會滿足,因為他知道外在的一切都是鏡子。

 

郭晏均完美的成為了父母和她的人生規劃者們期望的郭晏均。當她想要成為真正的自己時,受到了來自父母和導師“充分替她著想的阻力”。這使得想成為自己卻又不知道該怎樣做的郭晏均非常為難,最後選擇了死亡。

 

2、郭晏均的成長之路違背了“先成人後成才”的順序,她用自己的死證明了做人最重要走進內在而非停留在外在世界。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要在人生最重要的7歲之前開始教孩子“做人”。而做人的基礎並不是知識技能的教育,而是心理素質和正確的價值觀教育。郭晏均發現“我的同學們不光工作認真勤奮,並且十分高效和考慮周到。不光學業和工作的專業程度讓我無法勝出,而且我發現他們很會說話和做人。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知道不動聲色地達到他們的目的。”郭晏均感受到的不足恰恰是她的教育規劃者們沒有教給她的內容。否則以郭晏均的聰明和用功,是不會學不會的。28歲的女人應該開始相夫教子了,再耗費經歷去追趕別人在十幾歲時就已經掌握的能力,顯然是“不合時宜”,難怪郭晏均灰心喪氣了。在我們學堂,孩子的心理和行為教育一直是放在知識和技能教育之前。童蒙養正最重要的就是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具備了這些,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再去學習他感興趣的知識和技能, 至少不會出現郭晏均這種“先成才未成人”的悲劇結局。

 

3、美國的精英群體在中小學階段接受教育的是“匪夷所思”的教育,中國的留學生根本無法進入。

網上有一篇流傳很廣的文章“我們的孩子正面臨什麼樣的對手”,提示了一些信息:美國精英中小學的孩子們十幾歲已經走遍30多個國家,在校學習時每天5個小時的作業量(當然不是像中國孩子的作業反复做重複的內容,而是需要發揮閱讀理解和創造力的內容),與家長平等分擔家庭責任和家務勞動,一群十多歲的孩子被家長送到原始森林呆一周……而中國的孩子,在家不用動手做事,在外面玩都不被允許,更不要談生存能力訓練,在體制學校接受填鴨式的教育,學習充滿謊言的教材……郭晏均所受的教育也許強於普通中國孩子,但是與西方童年時期的精英教育相比,從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內容方面造成的差距,都已經不是憑她個人努力所能追趕的了——這不僅是郭晏均的悲劇,更是全中國人的悲劇。

 

優秀的人可以按自己的理想去實現自己,而不必要求別人認可。這樣她才能自由自在的做自己。否則會為了平衡各種關係而倍感壓力。郭晏均的死就與此相關。當郭晏均進入MIT之後她已經有了強烈的“追不上”的感覺,內心的無力感日益增強。而一個真正優秀的人至少應該具有獨立的自我價值感,懂得自我尊重,不會因為這些外在的壓力而無法自拔。

 

當“弱肉強食”成為一種“中國式信念”的時候,即使別人不打,也會自動倒下。這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可惜不知道自己的心,不懂得“做最好的自己”。

來源  耿俊

人生活得太仔細是一敗筆,人生過得太仔細那是囚禁自己!!

    郭晏均,遊學走訪35個國家,從醫學到藝術到商業到人文到體育競技,一直在馬不停蹄地補課,26歲生日那天如願完婚,28歲進入麻省理工商學院就讀MBA,開始準備在唸書時要孩子。一個兢兢業業過著精算師生活的日子、希臆有一天能如願騰飛,感受自由駕馭、被一切自然眼光視為完美的中國留學女子,卻最終以隕落悲劇收場。


    自小到大,從有意識的那刻開始,就精確的計算著每一步的路數,這像一盤棋,從一開始就算計了最好的步子,以走到目的地並成功勝出為目的,步步為營,無法接受走錯路、走岔路。像個窒息的孩子再次重生觸碰空氣,她不斷吮吸,生怕汲取不及會瞬間斃命,對於她們來說一刻怠慢都是對生命的褻瀆。    讀郭晏均隨父母在美國各地度假期間給中國學子寫的文章,可以了解到很多,她的知識結構的全面性、她思維的清晰程度、背後的邏輯性,以及她本人的見識、成熟都顯而易見。我想不論是作為父母的、作為學子、作為任何一個有積極進取心的人看到她的這篇文章,都會嘆服並樂於與他人分享這樣一個優秀的具有推理性的文章。

    但我不禁想問,她優秀嗎?她完美嗎?什麼是優秀?又什麼是完美呢?

    她將未來要從事的事情預先確定,然後一步步推理,她將未來對自己有用的人分成三類,分別交際。許多時候,做過的事情事後總結會覺得無限有理,有點事後諸葛亮的味道,說起來分外覺得可以炫耀,為自己的聰明及遠見洋洋得意。但事前的精確計算更是聰慧的體現,卻又隱約之中讓人心寒,生活是什麼?需要這樣過嗎?

    從來不否認人要積極進取自我提升,但擁有一個核心,一個可以依附血肉的核心才是最重要的。內心的豁達,不計得失,一切以生命無限可能為基點,每走一步都當是娛樂,卻從來是站在一個尖端點上。有做人的原則,有做事的準則,有做好的基礎,有衝鋒的勇氣與膽識,卻從不拘泥於此,可有可無,可行可停。可以算計,卻從無算計之心。

    一個能深刻明了本質道理、聰慧敏感、看得見世間醜陋,卻又能保持善良寬厚的心的人才是真正優越的。

    那些時時保持努力、積極進取,頭腦聰明,拿到各種大獎,被社會輿論推崇的人們,她們是優秀的,她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天賦換得了認可,但她們不一定是通透的,不一定是明朗的。一個不通透卻優秀的人是可惜的,一個不明朗卻優秀的人是被囚禁著的。

    也許郭晏均是隕於那個給自己建立的牢籠,也許她是看到了希望、望見了曙光,卻又不堪忍受自己不完美,也許她透析了真正的優秀與完美的秘密……誰知道呢?

    要知道我們生來體驗人生,我們不必要抱著一堆優異的成績去奔赴那個未知的世界,人都是生來就開始奔赴死亡的,既然如此,就要輕鬆快樂的活著,用簡單的心去學習,你依然可以很優秀,要懂得對自己寬容,要學會原諒自己…… 豆瓣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766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