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一些雜誌,
將超市裡暗藏的秘密一一揭開。
有些與我國的情況十分相似。
為此有記者專訪了相關專家,
對每個秘密都進行了分析與解釋。
秘密一:新鮮牛奶通常擺在最裡面。
有記者走訪了幾家大型超市。
在各大超市中,記者發現,
在每家超市的牛奶、酸奶、袋裝熟肉等食品貨架上,
人眼平視過去,最先看到的,擺在最外面的商品,
生產日期幾乎都不是最新的,
反而越靠裡擺放的生產日期越近,也就是說“越新鮮”。
專家解密:
一些專家告訴記者,
“如何擺放商品,是超市的一種營銷策略,
把商品按照不同位置擺放,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銷售量。”
通常,利潤較大的物品,擺右邊,
因為大多數人習慣用右手,所以總喜歡拿右邊的東西。
一些不太新鮮的食品,通常也會擺放放在這個位置。
生產日期靠前的牛奶、飲料等食品
則擺在與顧客視線平行的位置。
調查資料顯示,放在與顧客眼睛視線平行位置的商品,
可以增加70%的銷量。這也是超市物品擺放的最佳位置,
第二是齊腰的地方,第三是與膝蓋平行的地方,
這些位置擺放的商品利潤都比較大。
另外,國內某知名專家強烈建議,盡量不要買擺賣的食品。
“這種買賣方式也叫做裸賣,超市裡空氣流通差,
人又多,食物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很不衛生,
應盡量買袋裝或有包裝的食品。”
去冷櫃買東西,則要記住“好貨沉底”的原則。
對於生活用品,要想選購性價比高的東西,
應把目光投向貨架的上層和底層部分。
同時,還要留意超市入口,商家喜歡把便宜貨擺在那裡,
可以去淘一些經濟實用的生活用品。
秘密二:早上8:00—9:00超市裏人最少。
有關調查顯示,這個時間,
超市裡的人流量最小,
但蔬菜、鮮肉類食以及海鮮產品是最新鮮的。
晚上8:00以後超市人最多,但很多食品,
如蔬菜、海產品、豆製品等都不新鮮了,開始打折促銷。
專家解密:
散裝的新鮮肉食都是早上上架,
蔬菜也是最新鮮的,此時購買這兩種食品性價比最高。
但水果卻不能保證,因為很多水果都要存放兩三天,
每天在水果表面淋點水,就會讓它看起來依然很新鮮。
對於晚上超市的打折促銷活動,一些專家表示,
天上不會掉餡餅,對於食品而言,
只要是打折促銷的肯定不新鮮,尤其是熟肉和豆製品,
一定要慎重購買。
秘密三:用燈光讓食物更“新鮮”。
我們到超市裡會發現,那裡擺放的各種肉類,
都紅嫩新鮮,各種蔬菜都翠綠無比。
等買回家再看,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專家解密:
原來,超市裏特意選用粉紅色的燈光照射肉類,
會顯得格外鮮嫩;選用綠色的燈光照射蔬菜,會顯得更綠。
另外,專家提醒,
不少熟食在暖色光的照射下顯得像剛出鍋似得,其實不然。
秘密四:買一贈一。
消費者購物時並不注意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價格,
商家根據這種消費習慣,提高價格後再附贈品。
比如一瓶洗髮水本來應該200元,
現在買一瓶洗髮水贈送一塊價格20元錢的肥皂,
但超市實際已悄悄地將洗髮水的價格提高到220元。
買洗髮水的顧客白得一塊肥皂,肯定就會覺得很划算。
專家解密:
某著名公司多年的促銷經驗認為,
折扣標誌可增加銷量的23%,
“特別是促銷食品,基本上都是一個新的搭一個舊的賣。”
為避免被捆綁促銷吸引,
建議消費者購物時把注意力應放在你想購買的東西上,
而不是和它捆綁銷售或附贈的物品上。
秘密五:沒有賣完的肉食返回廠家,再處理、再銷售。
調查中,記者發現,
在一些超市裡,偶爾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熟食櫃檯裡出售的食物,標註的日期竟然還沒有到。
專家解密:
“標有當日生產日期的熟肉,其實並不新鮮。
舉個例子,今天買的香腸裡可能會摻雜前幾天沒有賣完的香腸。”
而且專家提醒說,熟食的包裝層數越多越不新鮮。
一般情況下,很多熟食如肉類和腸類都用保鮮膜包裝,
包了一層的,說明東西還比較新鮮,
層數越多,越能掩蓋其不新鮮的一面,
而且很多都是因為食品失水,才導致包裝袋滑落,所以只能多包幾層。
另外,最好不要買降價、促銷的熟食和豆製品。
超市散裝熟食應小心購買。
秘密六:超市特價商品並不便宜。
例如,一袋零售價3.3元的餅乾,
三連包銷售時標明特價10元。
不經常購物,不熟悉商品價格的顧客
往往一見特價就購買,難免上當。
專家解密:
超市在促銷的時候,都會推出一些特價商品,
很多人認為特價商品就是價格便宜的商品。
商家正是利用人們這種認識上的誤區,
將一些正常價格的東西甚至是高價的東西,標成特價出售。
揭秘 12 條 偷天陷阱!
看過“超市裡不能說的秘密” 後,
大家是不是學到了不少東西?
下面我們接著來揭秘12條超市的“偷天陷阱”,
諸多秘密,就隱藏在眼前超市的購物架上。
某公司對各個超市貨架進行調查,
來揭露食品工業不為人知的秘密,
他們掠奪我們的期望、金錢,最重要的是健康。
運用下面的飲食“清單”,讓那些食品公司敗在他們自己的遊戲中吧。
1、脫脂並不代表真健康
如果你想了解食品工業的內幕,那麼,就去超市的糖果區走一遭吧。
那裡,你一定還會看到“脫脂”的字樣。
雖然這是真的,然而,這些不含卡路裏的垃圾食品
幾乎全部是用糖及加工後的碳水化合物製成的。
我們這裡要說的是,那些商品製造商把顧客當成傻子。
而超市也是以這一點作為他們的營銷戰略。
舉個例子吧,就拿前面提到的“脫脂”糖果來說,
製造商所希望的是,當顧客看到“脫脂”,
就會把這當成是“健康”、“不會發胖”的食品,
從而就全然忘了這些食品中含有的糖分。
這是一種分散注意力的策略:
食品公司的廣告只會展示他們想讓你注意到的那一面,
而超市裡的糖果區僅僅只是個開始。
2、數字也能騙人
在一瓶低糖花茶的瓶子上,
你會在包裝的含量表裡看到這樣的字樣:“含糖量低於4%”。
而在蜜茶的包裝上,只表明了含有白砂糖,
並沒有表明含量多少,這可不會為你的健康帶來多少好處,
尤其是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
3、乳業不會讓你知道,所謂的半脂芝士其實不存在
那麼乳業所謂的半脂芝士到底是什麼樣的食品呢?
當你了解了以後,你就會為所付的錢大感失望:
每100克原味芝士片含脂肪26克,能量1300千焦,
而半脂芝士片含脂肪12克,能量1049千焦。
為什麼不在營養表上標註卡路裏的含量呢,
實際上,全脂和半脂芝士卡路裏含量不會相差太多。
那麼,你打算消化多少克的卡路裏呢?
4、食品公司不會讓你知道“對心臟有益”的麥片,糖分含量並不少
在中國,一些麥片的包裝上打著世界心臟聯盟的標語,
而美國版的包裝自豪地在他們的包裝箱上,
打著美國心臟協會的標語,
但是,從標語下面的一行字我們可以得知,
公司只是達到了美國心臟協會(AHA)規定的
“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標準”。
因此,就算它的產品中含糖量嚴重超標,也仍然可以合格。
食品工業不會讓你知道,
食品公司是要付錢才能得到AHA對其產品的認可。
5、藏匿在貨架上的反式脂肪酸食品
在超市的過道裡,充斥著各種各樣危害健康的反式脂肪酸類食品。
最糟糕的點心是袋式爆米花,每份含有6克反式脂肪酸,
一袋實際上是三人份的,因此吃下它就相當於消耗掉18克反式脂肪酸,
而人體最多每天能承受2克反式脂肪酸量。
購買球狀的膨化食品之前,仔細研究它的營養成分表。
6、食品公司不讓你知道所謂“高鈣食品”的真實含義
毫無疑問,在超市的任何一樣食品商標上,
你都能看到這樣的標語:
該產品是含有一種或多種維他命或礦物質的優質補充劑。
但是你需要知道的是:所謂的某種維他命或礦物質的優質補充劑,
其每一份中所含有的營養物質只是每日需求量的10%。
拿某三層高鈣梳打餅乾舉例來說,其標籤上寫著:
“高鈣”二字,每100克餅乾含鈣300毫克。
而同一公司旗下的蘇打餅乾,
並沒有打出高鈣的字樣,
每100克含鈣量卻達320毫克,
下一次購買這些所謂高含量食品之前,
考慮清楚是否值得你掏出錢包。
7、飲料商不讓你知道,瓶裝綠茶並不像你想像的健康
綠茶中的多元酚類(Polyphenol)稱為兒茶素,
它是一種可以對抗疾病的有益於健康的抗氧化劑。
可是,貨架上的綠茶幾乎沒有產品標註兒茶素含量。
8、不是標記“不添加蔗糖”就不用擔心糖尿病
食品公司不會讓你知道不是標記
“不添加蔗糖”就不用擔心糖尿病。
研究發現,麥片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會比蔗糖更快地提升血糖。
在某麥片的包裝上明明白白地寫著“不添加蔗糖”,
可是它的營養表上,每100克產品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達76.8克。
9、食品工業不讓你知道,食品添加劑會損傷你的腎
10、食品公司不讓你知道限制卡路裏的包裝,實際是“敲詐”顧客
200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
不管是大包裝還是多包裝的曲奇或薯片,其重量都是一樣的。
這就是關鍵點:人們買到的曲奇和薯片重量都是一樣的。
研究人員發現,食品中的色素和防腐劑
與兒童多動症之間有一定的關係。
很多包裝食品中都普遍存在包括
黃色5號、黃色6號、紅色40號及苯甲酸鈉的添加劑。
但是,造成多動症的原因究竟是這些化學物質的組合物,
還是其中單一的一種,研究者還不清楚。
彩虹糖裡含有黃色5號、黃色6號、紅色40號色素,
而一些軟飲料中則含有苯甲酸鈉。
學會自制當然是自己的問題,
但是這裡卻隱藏著更大的秘密:
食品公司會以雙倍的價錢,賣給你同樣重量的零食。
在收款台付款之前,想想是不是值得你掏出錢包。
11、肉類加工業不會讓你知道瘦肉中的鈉含量更高
原因是:肥肉在被切掉的同時,肉汁也隨之流失掉了。
因此,為了使肉看起來多汁飽滿,
一些商販就會向豬肉、牛肉等肉中註入水、鹽,
以及其他一些可以增加香味的化學物。
而這樣也就大大提高了瘦肉裡的鈉含量。
例如,一份113克的沒有註過鹽水的新鮮去骨嫩火雞中,
鈉的含量是55毫克,而一份相同重量但注了30% 的鹽水的烤火雞中,
鈉的含量則高達840毫克。把它塞到購物車之前,先考慮清楚吧。
12、超市不會讓你知道,長長的結賬隊伍會讓你購買更多的東西
調查發現,“困”在長長的結賬隊伍中的人,
購買周圍貨架上的糖果和蘇打水的機率要高25%。
一些人發現,暴露在顧客面前的誘惑越多,
他們就越可能經受不起這些誘惑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