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最有名的網路文章,是一篇大罵現在媒體完全無腦,只會一窩蜂報嘩眾取寵新聞的抱怨文。這篇登在恨版的文章,通篇髒字大大的抱怨國內外還有更多的重大新聞值得關心,但我們的媒體卻只播報黃色小鴨、熊貓圓仔,還有巴西男孩跟女記者喇吉的新聞,而且一窩蜂、24小時、毫不倦怠的用這種無聊東西轟炸所有人的視聽。
然後,這篇為所有閱聽人大大出一口惡氣的文章,迅速獲得了上萬人次的轉貼。
|
接著一個禮拜,各式各樣媒體的後續效應產生,首先有網友整理了可用中文接觸的國際新聞各大網站,連外交部的國際新聞剪報網站都上了榜;當然也有些媒體為文進行自我期許及批判。不過,更有很多媒體人在臉書上反擊這篇文章,說報小鴨及圓仔的收視率,硬是高過報那些生硬的服貿新聞、大埔案後續等等的收視率,閱聽人自己不長進,到底怪得了誰?
這些論調在台灣由來已久,但是讓人忍不住想,除了永遠要爭辯到底是「拼收視率、嘩眾取寵」的「What you want(想要知道)」型新聞重要,還是要播收視率低但卻重要的「What you need(需要知道)」的新聞重要?難道主流媒體沒有別種方式生存嗎?
就算我們真的可以為這老調牙的二分法論點做出結論,這個結論就能提供給閱聽人現在「真正需要」的「主流媒體」嗎?
其實我們可以問更多問題。
首先就是:現在還有多少人看「主流媒體」?
在網路加上智慧型手持裝置當道的時代,主流媒體還有多「主流」呢?去年google公司公佈,他們在2013上半年的廣告總營收,已正式超越了美國所有紙類媒體廣告的總合。請注意,不是只有超過第一、第二大紙媒而已,而是「所有的紙媒總合」。
我們都聽到了,這就是一記再響亮不過的喪鐘。媒體大多靠廣告維生,Google等於正式替紙媒蓋上了棺材,宣告「紙媒再見了。網路萬歲。」
各大國、內外紙媒進入加護病房早已是不爭事實,美國老牌的華盛頓郵報賣掉了,震驚了多少人;國內四大報紙除了老闆財力雄厚另有他業的以外,全部都只能無奈宣布揮軍網路多媒體,推出網路電視台或是多媒體新聞報導,試圖要穩固既有江山。
但誰都擋不住「瑞凡我們回不去了」這件事,手持裝置加上網路威力,被打趴的不只是紙媒,甚至還包括電視。現在多少人已經不看電視了?可以避開無聊的插播廣告及無聊的「無法選擇節目」,我們看網路電視,自由選擇我要的節目、在任何我想看的時間收看它們,一次愛看多久就看多久,而且重點是「沒有廣告」(當然現在廣告也越來越多了,但至少比電視短很多)。
看新聞也可以選擇網路,甚至你不用看以前所謂的「主流媒體」。就如同之前知名評論人黃哲斌在評論裡講過的,想要看深入的地方環境新聞,我可以看「上下游」;想要看科學報導,我可以看「PanSci 科學新聞網」;想要看國際發生的網路及行銷重要大事,我可以看「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想要了解新科技及科技界大事,我可以看「TechOrange 科技報橘」。想要了解動漫、電影、宅文化,我可以看「宅宅新聞」。
這些網站有的自己養記者,花更多時間、更深入在專注的議題上,例如之前的日月光後勁溪排放污水事件,上下游的記者就直接駐點在那裡,第一時間畫出被污染溪流的地圖,主、支流巨細彌遺,比所有的報紙電視都快又深入。
有的網站固定找專業的寫手,不斷的搜集各大國外網站的新知識,並且用深入淺出、甚至搞笑有趣的方式把知識分享給讀者,例如我在「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裡得到的科技及網路新知,總是比各種主流媒體更快、更深入、更敏銳且更有用。
所以,我為什麼要看無聊的國內媒體呢,我想要了解的任何事情,有各種的網站及部落格用他們的專業各司其職,製作出比主流媒體更專業、更有趣、更深入淺出的報導。
我們的下一代,這樣分眾的情形只會更嚴重。
所以,主流媒體在空間被壓縮之下(收視/閱讀率越來越低,收入越來越少),想要吸引目光,只好走向嘩眾取寵、貼近人類本能的文本,例如最刺激的、最煽腥的、最可愛的、最八卦的。終於造就了我們現在有夠瑣碎、有夠無聊、有夠難看、被大家罵翻的新聞。
但問題回來了,主流媒體真的只能這樣走嗎?還有,我們真的需要主流媒體嗎?
要的。其實我們還是要的。我們還是需要主流媒體,但我們要的不是現在這種,只能跟隨鄉民聲音的主流媒體。
你想看看,如果世界上各種「正在發生」的事,如果都有各種部落格及公民記者能比主流媒體更快的告訴你,甚至主流媒體辛辛苦苦跑到的新聞,只要一秒鐘就會被網路複製傳出,各種的電子報、各大網站、新聞雲全部都抓取節錄,後來連誰是第一個報導的人都搞不清楚了。
那麼做為一個「主流」媒體,還能做什麼?
因為新聞最基本定義中的「who, what, when, where」,在網路時代我們早就不用靠主流媒體得到。
但我們還是想要知道「Why」,還有「How」。
你想看看,在台灣,你都知道政論節目及名嘴講的都是廢話,但是為什麼還是那麼多人看?
因為我們還是需要「觀點」。就算網路新聞快如星火,但網路各種知識紛亂雜遝,我們還是需要有人告訴我們,什麼是我們最該關心的事,重點是,要「怎麼」關心這件事?
我們的媒體最令人頭疼的不是只有報瑣碎新聞(我知道很多同業還是非常認真),我們缺的是「觀點」,是看法,是引導民眾怎麼去觀察、分析這件事情,讓新聞事件變成幫助我們理解這個世界,推動讓社會更好的素材。
主流媒體們雖然一再堅持做的是「純淨新聞」,但少裝了,沒有人看不出來各媒體在政治上都各有立場,但最有趣的是,除了政治以外其他任何領域的事,為什麼這些大媒體都沒有立場?為什麼可以今天稱讚A,但明天民意一轉就改說B比較好?這樣反覆又自相矛盾的觀點,我們在各大媒體看到的還會少嗎?
各種的國內新聞,我們除了報導發生什麼事以外,民眾應該更需要的是理解這件事發生的脈胳,找到問題的成因。引導大多數的民眾怎麼去想事情,這難道不是主流媒體還能做的事嗎?
不然你憑什麼稱自己為主流?當你做的事跟所有其他的網路報導沒有差別的時候,當你只是取巧的選擇大家本能就會看的事件去報導的時候,當你很近便的認為民粹就是民意的時候。你憑什麼有資格影響大部份人的想法?如果你本身都沒有想法的時候。
例如今年1月1日起,所有的收費站都要拆除下台了,但是卻還有一大堆收費站員工面臨失業的危機,與其緬懷走入歷史的收費站有多溫馨、造就了多少佳話,媒體為什麼不問這些人怎麼還會失業呢?明明預告要拆除已經那麼久了,輔導他們轉業有什麼問題嗎?還是政府單位或企業失職?
不要再說國際新聞報了都沒有人看這個論點了。我們的媒體在報導國際新聞時,除了忠實的翻譯外電以外,難道不能給一點「本地觀點」,幫助民眾從國際新聞裡看到自己社會可以學習的地方?
舉例來說,南非前總統曼德拉過世一事,已經算是國內媒體最大篇幅報導的國際新聞了。我們可以花很多的篇幅來講述曼德拉的生平,跟他偉大的、與敵人和平共存的人權思想,但是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多花一點時間來討論,曼德拉當時權衡國際情勢使用的外交手腕,對台灣思考自身的處境有沒有幫助?
去年孟加拉的成衣工廠發生倒塌,死亡人數上千人,可能是世界史上最嚴重的工傷事件,國內媒體報導很少也就算了,甚至我們難道不應該知道,造成孟加拉發生這種慘劇的元兇,正是全球化、還有資本主義下永遠都在追求極大化利益、枉顧他人權益的思維?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包括在台灣的你我,在慶幸可以低價購買品牌成衣時,也都是這起事件的幫兇。我們難道不應該更意識到自己身為世界公民,也是陷入共犯結構裡這件事嗎?
如果我們國內的讀者,看不懂國際新聞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因而沒有興趣時,難道喚起讀者的興趣,告訴大家怎麼看這則新聞,不就是「主流媒體」該負的責任嗎?
媒體的載具改變,讓傳統媒體情境變得艱難,但不代表人們不再需要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知識。我們去觀察各大國外媒體的主要網頁,放在頭條的除了當天最大件的新聞以外,更多的是把評論、觀點、專題報導去做頭題,而這些也成功的引起大量的點閱率。現代人不缺片面的事實,但我們需要媒體用專有的知識,幫我們組織、分析,協助我們認識我們生存的環境與世界。
主流媒體會死嗎?我覺得不會,但主流媒體再不改變,只會讓自己終究與其他網站一樣,變成「不主流」,甚至「不入流」了。
全文網址: 我們是否還需要主流媒體?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