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清大畢業高材生竟淪為澳洲苦勞的報導,引發國內各界迴響,質疑清大生為錢拋棄專業者有之,質疑清大教育失敗者有之,而更多質疑更指向台灣經濟環境困頓,讓一流學府畢業的好人才無從發揮。
不過,在《今周刊》這篇報導中現身說法的這名清大畢業生和他所畢業的清大母校,近日也因為各界議論而備受困擾。《今周刊》今(15)日下午特別發出聲明,強調該專題是透過澳洲打工故事,凸顯台灣經濟的問題,期能喚醒政府改革決心。
《今周刊》15日發出聲明稿全文如下:
《今周刊》第821期封面故事「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苦勞」刊出後,各界迴響熱烈,然在瞬間爆發的眾多討論中,出現部分聲音對於報導主軸與受訪當事人「清大畢業生」有所誤解,進而造成其個人及家人巨大的身心壓力,甚已嚴重影響其工作與日常生活。本刊特別強調,該報導主軸是透過赴澳洲打工的故事,凸顯台灣經濟的問題。
對於這些意料之外的副作用,本刊除了對受訪當事人感到抱歉外,也有責任即時提出解釋說明:
首先,文中所提的「清大畢業生」,其個人發言絕無指稱或影射所有台灣背包客均為「台勞」之意。
為求深入、完整,本專題在製作過程中曾多方採訪數名親赴澳洲打工的個案實例,透過每位受訪者的不吝分享,始能勾勒交織出台灣背包客在澳洲各行各業打工的場景與生活甘苦。惟,每位受訪者亦強調自己所言不能代表其他人的心聲,更不能代表所有在當地打工的背包客。
故此,文章主角「清大畢業生」實不必、不須也不該為全文內容背負沉重責任,請各界勿再錯置焦點,將所有指責加諸其身,《今周刊》也對在澳洲當地因本文承受重大身心壓力的台灣背包客強調此非本刊原意,也希望各界尊重這些年輕朋友的選擇。
其次,本報導並無貶損「清華大學」、「清大經濟系」之意。
據悉,報導刊出後,多家媒體同業先進亟欲採訪清華大學、清大經濟系相關人員對於報導之看法,對校方帶來極大壓力;本刊特別強調,本報導從未指出或影射「清大」的教育有問題或「清大經濟系」的教學有問題,當然更不是「清大畢業生」的能力及態度有問題,而是台灣經濟顯有結構性的大問題,期盼媒體同業能將焦點拉回,以免造成清大校方的困擾。
綜上,本刊必須在此懇切建議,不該再把焦點放在報導中的當事人。該文中種種場景、故事、心聲,無非只是希望能夠凸顯台灣最急迫的問題,期能喚醒政府改革決心。
本刊衷心期盼,藉由這次澳洲打工事件,作為政府和全民關切台灣經濟困境的起點。
《今周刊》 2012/9/15